《镜花缘》中也描述了一个“女儿国”的故事。这个“女儿国”不同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镜花缘》里有“女儿国”里的男人,但这是一个阴阳对立的社会。在这个“女儿国”,女性是社会的主导者,处于强势地位,从国王到各级官员都是女性,男性处于从属地位。
那么古代是否存在“女儿国”呢?
在川藏交汇的历史上,有一个“女儿国”。据《大唐西域记》记载,“西南诸岛有西方女儿国,皆是女子无男子,有许多珍物。从属者尴尬,尴尬之王嫁夫,其俗男例不提。”应为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原型。位于青藏高原的西方女儿国,在中国从南北朝到唐朝都有。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大师也有“东方女儿国”(也被称为“苏瓦拉娜曲洛国”)的记载。玄奘称这个国家为“天下以女为王,因为它被称为女儿国”,并提到东方女儿国“与东方吐蕃国相连”。
据《旧唐书·南蛮西南人传》第197卷记载,“西羌另种,西海有女儿国,故称东女燕。粗鄙以女为王。东连毛州、党项,东南连睢州。是由罗女侠和白朗依分开的
大小城市有80多个。庸俗重女轻夫。"也就是说,东部女儿国与今天的毛文地区接壤,东南部与今天的雅安地区接壤。隋唐以前,西方有一个女性统治的国家,那里的女性重男轻女,官员多为女性。
据《旧唐书》记载,从北到南22天,从东到西9天。假如你过去一天骑了40公里,或者步行了20公里,那么东方女儿国南北长400-800公里,东西宽180-360公里。
《旧唐书》中也有记载,东方女儿国的服饰——王富青毛领裙,下领衬衫,上批绿袍,其袖缚于地,冬天为羊羔皮,饰以锦、金。这显示了东方女儿国国王的辉煌。丹巴县文化中心主任桑丹说,今天,丹巴地区的女性服饰与东方女儿国的服饰一致,崇尚黑色百褶裙、披肩等传统。
据记载,东方女儿国[文]的建筑都是瞭望塔。[章]女王住在九层的瞭望[来]塔上,普通人住在四[自]五层的瞭望塔上。女[历]王穿着一件绿色布料[史]和毛皮衣领的长缎子[大]连衣裙,裙子拖地,[全]上面有金花。东方女[网]儿国最大的特点就是[文]重女轻男。君王和官[章]员都是女性,男性不[来]能当官,只能在外服[自]兵役。宫中皇后的旨[历]意,通过女官传到了[史]外面。
东方女儿国有一个女王和一个副女王,各少数民族都选举有才华的人。女王死后,由副女王接任。女性也是占主导地位的家庭,没有夫妻关系。在家庭中,母亲是最重要的人,负责家庭财产的分配,支配着一切家庭事务。
东方女儿国的人穿的[大]是“福衣”,首饰是[全]多用途的,配各种首[网]饰,豪华又有钱。它[文]的记录类似于今天丹[章]巴地区妇女的服饰。[来]到目前为止,丹巴藏[自]族妇女的服饰无论多[历]么美丽多样,其色调[史]仍然以黑色为主。
《西域图册》《隋书》《大唐西域记》《北史》《古今郡县四义书》《通典》《旧唐书》《新唐书》《太平玉环》《子同治鉴》等书中有许多关于“女儿国”的文字记载。
真正的女儿国在哪里
有人认为历史上的东方女儿国位于今天川滇藏交汇的雅砻江大渡河大小金川地区,也是现在著名的女性文化带。经长期研究和实地考察,认为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至道孚县一带为《古唐书》所记载的东方女儿国中心地带。
在这个地区,妇女是家庭的中心,负责财产分配和其他家庭事务,类似于东方女儿国的“以女为王”。有的家庭超过30人,都没有结婚。男人是家里的叔叔,女人是家里的妈妈,最高的老母亲主宰着家里的一切。带有母系社会的痕迹。扎巴地区仍然存在走婚习俗,所以走婚也有母系社会的痕迹。同时,这一地区还存在一妻多夫的现象。
似乎东方女儿国更接近《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周远·志忠写了《异域志》:“女儿国”,“国清云淡。东南海,水流数年,荷花长,桃坑两尺长。所有的船都漂浮在他们的国家,所有的女人都被带回家,毫无例外,死者。一个聪明人不得不在晚上去偷一艘船,所以他讲了这个故事。女人遇到南风,生来就是赤裸的。此外,Xi的云和部就像那些到达边境的人一样小。他们的国家没有男人,他们是按井生的。有些人被授予中国。"
世界上真正的女儿国
关于女儿国的地理位置有不同的看法: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以东,苏拉威西岛伯吉斯的出生地,澳大利亚北部。据韩振华教授考证,认为元代航海家王大元在其《海岛简史》一书中记载的马瑙是马来女儿国摩诃拉尼和马拉尼的对立面,其所在位置在澳洲北部达尔文港附近。
廖大珂认为,中国古书中的女儿国是在澳洲北部;19世纪以前,澳大利亚北部一直保持着母系制度。
“女儿国”的故事在[大]欧亚大陆流传已久,[全]位置随时代不同而变[网]化。在阿拉伯故事集[文]《一千零一夜》中,[章]女儿国位于第聂伯河[来]的几个岛屿上。
《马可波罗游记》中[自],女儿国是印度管辖[历]下的一个岛屿,位于[史]克斯马克兰海以南5[大]00英里处,两岛距[全]离约30英里。每年[网]第三个月,男的都去[文]女儿岛,住三个月,[章]然后回来。&quo[来]t;他们和女人生的[自]孩子是母亲,而男人[历]由母亲抚养到14岁[史],然后送回父亲身边[大]。"
15世纪初抵达坦麦[全]能的西班牙人克拉维[网]约将女儿国置于中亚[文]东部:“从撒马尔罕[章]到契丹的15天旅程[来]中有亚马逊人。到目[自]前为止,他仍然保持[历]着不和男人相处的习[史]惯,只是一年才和男[大]人交往一次。
他们得到了领导的允[全]许,带着女儿去最近[网]的地区见男人,每个[文]人都有一个喜欢自己[章]的男人,和他一起生[来]活,一起吃饭,然后[自]回到自己的家乡。生[历]完女孩就留下来养,[史]生完男的就送爸爸养[大]。
虽然对于“女儿国”的地理位置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女儿国”。
慧超是一个在唐玄宗向西寻找佛法的和尚。他也去了印度。在他的《往五天竺国传》中,也曾提到过这个国家。他除了强调他们是女王之外,还说“它属于吐蕃国,衣服和北田差不多,说话声音也不一样,土地极其寒冷。”(这个国家是吐蕃管理的,语言和北印度差不多,但是发音不一样。(《新唐书·西域传》记载的很详细,说他们是“羌是另一个种,还有西海的女子,所以与东方不同”。也就是说这个女儿国的居民是羌人,这个国家的西部有一个以女性为王的国家。更重要的是,西域和中亚的史料稀少,用当地语言保存的历史记载也很少,但在这个女儿国的问题上却有例外。克什米尔的古籍里也提到过,这附近有一个国家叫Strirajya,意思是女性的王国。现在我们可以大致确认这个东方女儿国确实存在。西藏西北部山区靠近印度的一个古老的小国。它应该在喜马拉雅山以北,新疆和田以南,拉达克以东。它处于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就像中国的摩梭人一样。所以玄奘虽然只听说过东方女儿国却没有经历过,但是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西游记》中对[全]女儿国的描写可能受[网]到其他传说的启发,[文]但至少有一个灵感来[章]源,甚至很重要的一[来]个来源就是东方女儿[自]国。
首先,《西游记》作[历]者将女儿国置于所谓[史]的金山金洞之后,强[大]调了金产于女儿国周[全]围,而东方女儿国是[网]大唐西域中产黄金的[文]罕见之地。
《西游记》中为何将[章]这个女儿国称为“女[来]儿国”?也许《西游[自]记》的作者应该看到[历]过东方女儿国西边的[史]女儿国。况且“西”[大]更远,更符合玄奘西[全]游,所以女儿国改为[网]“女儿国”。
第三,所谓“女儿国”,估计在吴承恩的内心深处,应该“西凉女儿国”,暗示这个地方极寒,州府是西北有名的地名。